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浓情”端午学生手工作品展
发布时间:2020/6/29 16:23:54作者:退教协 浏览量:315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浓情”端午学生手工作品展
仲夏登高,绿粽飘香,又是一年端午。为弘扬中华民俗传统文化,营造校园欢乐、和谐节日气氛,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举办了“浓情”端午,学生做手工活动。活动中,老师给学生们讲端午故事,并为不同年级的孩子量身定做,准备了丰富多彩的手工活动,让孩子们以各种方式感受端午传统,了解中华文化。
一二年级的孩子们听着屈原投江的故事捏粽子、做龙舟。相传楚国名臣屈原投江自尽后,托梦给当地村民,说江中之鱼在啃咬我,快救我的肉体上岸。受梦的村民马上告知乡里,并召集村中壮年画着龙舟,带着糯米去引开鱼,使他们不再啃咬。这就是端午赛龙舟和包粽子的由来。
三、四、五年级的孩子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并不停留在传说故事阶段。老师们讲起了端午真正的起源,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据《荆楚岁时记》记载,顺阳在上,五月仲夏的第一个五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故称五月初五亦为“端阳节”,还称“午日节”、“五月节”等。端午节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百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农历五月初五以龙舟竞渡形式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投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的意识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自古演变至今,端午有划龙舟、吃粽子、食鸡蛋、挂艾草等习俗。与春节、清明、中秋并称中国民间四大传统节日。高年级的学生们在老师的演示下,编起了蛋兜,编着象征五行,表达人们驱邪除魔、祛病强身美好愿望的五彩手环和香囊,感受端午传统文化。
孩子们通过这样的活动,充分体验了中华文化的魅力,尽情享受了传统端午节浓浓情怀,在回顾历史“粽”展望未来。
南京市将实验小学关工委
2020年6月29日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