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关工园地>> 阅读
奋斗中国梦,同心奔小康

发布时间:2021/1/12 15:16:45作者:退教协 浏览量:189

奋斗中国梦,同心奔小康

——读《小康大美》有感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初级中学  八(3)夏玲焱 

指导教师:赵立彬

20世纪70年代末,邓小平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2012年党的十八大报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次正式提出。从此,“小康”一步步踏入人们的生活,登上国家辉煌的阶梯。

2020年,平凡又特殊。平凡的是人们仍努力奋斗着,为明天创下光彩。特殊的是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当今,也是全面建成小康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关之年,即使面对这些,国家越是有面对艰难险阻的决心,把握大势,增强信心,汇民智,聚群力,在团结奋斗中化危为机。

有人说,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而21世纪,就是我们中国人的世纪,“远去足音凝重,再创辉煌更撼心!"祖国经过几十年来的艰苦建设,已取得了“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迅猛发展。我们将‘复兴"作为奋斗目标,我们以“中国特色”命名自己的道路。“两会”上日益鲜明的中国视角表明,我们在自己的道路上,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得更加清醒、更加自信。

随着两会的召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进一步得到保障,报告同时说国际社会还普遍关心着中国如何确保实现目标,在人类减贫和发展史上书写新篇章。德国柏林普鲁士协会名誉主席福尔克尔·恰普克说:“中国在控制新冠疫情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危机响应,两会将擘画中国未来一段时间的政府经济政策,中国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未受到疫情影响。”在多年来国际的支持和国内的努力下,不仅是全国上下总体的发展,各地区也有着卓越成果。看看我的家乡江苏南京的光彩,在南京市改革开放40年辉煌成就综述上,一幅幅图,一条条数据无不让人惊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效果。从经济总量突破10000亿元到人均GDP突破20000美元,再到各项荣誉都深切地让我感到身为中国人的骄傲自豪。自改革开放以来1985年长江三角洲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建立到现在,江苏人民和国家付出的太多,又何不是为了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为了让沉睡的雄狮变成屹立在东方的巨龙?

    “小康”一词最早出自于《诗·大雅·民劳》:“民亦劳止,汔可小康”,这句话就表达了当时处于奴隶社会的人们对安定生活的向往。回望中国近代史,从鸦片战争到解放战争肉体的摧残,到文化大革命恶性思想灵魂的灌输,一切终将改变,人们的生活也终将会富起来,也终向《礼记》中的大同社会迈进,何为大同?大同即"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这也正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中所写的桃花源林,那里就是一个永无纷争,永世和平的圣地,人们道德高尚,和谐相处,朝着共同的目标发展。

繁荣是一点一滴积累下来的,幸福是一步一个脚印奋斗来的。小康路上,风景如画,生活如诗。

在外婆小的时候,家乡泥路遍地,坑坑洼洼的凹凸不平。雨若漂泊,倾注而下,落在地上溅起朵朵水花,道路也更加湿滑,低洼处便会汇成一条小溪,走路时稍有不慎就会陷进去。盛夏漆黑的夜晚,不经意的银芒划破苍穹,滚滚惊雷震撼大地,处处蛙声回荡耳边,转身又一片寂静,一切似乎十分遥远,大地伴着简陋的草屋悄然入眠。而如今河堤小路,绕城而行,一排排绿树迎风抚,一幢幢楼房拔地起。小雨绵绵之时,湿淋淋的马路像一条条闪闪发光的绸带,在绿荫中轻轻飘向远方。夜深人静,还是赶不走城市的喧嚣,鳞次栉比的汽车川流不息,路灯下的景色如此美丽,点点星光,朦胧月色,城市的交响乐就此上演。

改革开放前,一家普遍都有六七个孩子,衣着也都朴素单调,食物匮乏,营养不足,温饱仍是问题。外婆为了给弟弟读书,自己仅仅读了一年书就辍学了,整天忙碌在田间,帮太姥姥照顾弟弟妹妹。记得一次听外婆说,在她十五六岁的时候,偶然地听说镇区郊外的一座深山里有很好的木材,卖了能赚不少钱。就这样她为了生计补贴家用,不顾危险随朋友一同出发,走了两三天才到。可天公不作美,刚到那天没砍多久柴就下起了倾盆大雨,泥土逐渐松散起来,外婆也是费了好大功夫才得以下山,可忙活了半天的心血却被水冲走了,但经过了几天的不懈努力辛苦地劳作,最终还是卖了不少。尽管这样,到现在外婆依旧说这是段幸福的时光。每当听到这个故事,我也不禁心酸,旧时的生活如此艰辛,可也不会忘了对“小康”的追求,即使他们当时不知道什么是“小康”。而现在的我们衣食无忧,作为独生子女,甚至有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习惯,面对这样的条件,还有国家的优利政策,我们又找何理由不好好学习,为奋斗中国梦,小康社会的发展尽一份力呢?

全面小康社不会自己从天上掉下来的,它靠我们用双手来建成。今天,我们还是在学校里学习的中学生,再过十年、十几年就要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者。在我们的肩头.上,肩负着振兴中华,实现四个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神圣使命。现在,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学技术正在飞速发展,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可以说,谁拥有了高素质的年轻一代,谁就拥有了明天。为了使中华民族的千年小康梦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中实现,我们就要从现在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学好科学文化知识,学好各种建设祖国需要的技能,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做好准备,不负青春努力!

多年来风雨的岁月峥嵘,奋斗的春华秋实,神州大地已神采飞扬。相信我们一定能秉着小康社会全面建成的斗志,为实现中国梦增添光彩,在光荣的历史长卷上书写我们中国人民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