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关工园地>> 阅读
读《小康之路》有感

发布时间:2021/1/15 14:46:44作者:退教协 浏览量:388

读《小康之路》有感

南京市江宁区东山小学 六(7)班    时丞治

指导老师:刘秀云

最近,我读了《小康之路》这本书后深受感动。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亿万人民踏上了小康之路、复兴之路!期间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如农民、企业家和最美奋斗者的---吴仁宝;以诚立身的红色企业家---周海江;28年如一日,甘为百姓贴心人的---李树干等等……他们是小康之路上的领头人,带领大家在致富的道路上奋斗着、耕耘着,以自己的辛勤和付出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不由想到我的家乡江宁区湖熟街道的变化。我奶奶曾经对我说,在她小时候,由于旧中国留下的“一穷二白”的烂摊子,当时生活条件特别艰苦,有一句话叫“新老大、就老二、缝缝补补给老三”。买一件新衣服先是老大穿,老大嫌小再给老二穿,等到给老三穿时,衣服已经破了,缝缝补补给老三穿,更别提什么名牌衣服了;那时的孩子都长得面黄肌瘦,有时吃不饱,一年到头也吃不了几回肉。由于物资缺乏,购买物品时需要各种票,比如:粮票、肉票、布票……奶奶回忆说:“记得小时候有一年过年,天气特别的冷,那天哥哥姐姐们吵着闹着想吃一顿鲜肉饺子过年。平时想提这个要求那是非分之想,根本不可能答应的,甚至会挨揍。因为是过年嘛,最后没办法,你外曾祖父只好默默的答应了。”我心里一惊,若不是听奶奶讲起这些,我怎样都不会想到,以前的中国竟是这般模样。奶奶继续说,当时住的基本上是瓦房和草房,夏天停电那是家常便饭,天气太热就铺张席子睡在地上,用扇子拍打蚊子,没有电扇,更没有空调;学校在集镇上,每天上学时要走很长的土路,一到下雨天,路面就泥泞不堪。自行车那时叫“二轮车”,村里哪家有一辆,就会让旁人羡慕不已.....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湖熟街道与全国一样,广大人民沿着党指引的小康之路奋力前行。在大力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又培育种植花卉,举办菊花展览发展旅游观光事业。现在,每年10月都的菊花展,游客们欣赏菊花后,还购买一些农产品带回家,给当地农民带来了收益。我的家乡还有一个地方叫钱家渡,有着“水美村庄”的称号。一些城里人喜欢到湖熟钱家渡来体验农家生活,品尝农家土菜,2020年中央电视台还进行了相关新闻报道哦。由于多种经营的发展,各家各户不仅大力种粮种花,而且还发展饲养业、手工编织、餐饮业等。经济收入逐年增加,每户收入从几千元上升到几万元或十多万元,甚至几十万元。村集体收入也有了大大的提高。轰轰烈烈地搞起了“新农村”建设。现如今,泥泞的羊肠小道已成过去,宽阔的柏油马路四通八达,还安装了路灯;原来的瓦房、草房消逝得无影无踪,家家建起了宽敞的小洋楼,户户都有了彩电,冰箱,电脑……有的人家还购买了私家车,村里停车场也是那么的“高大上”。现在人们生活正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不愁吃不愁穿,人们不再穿打补丁的衣服,而且讲究穿名牌衣服了。看看现在的孩子,哪一个不是一橱子衣服?人们对于吃的要求也提高了,不仅要“吃好”,还要吃得健康,科学卫生观念深入人心。人们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口味清淡,要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以前因粮食不够用来充饥的野菜、粗粮,如今却成为餐桌上的“香饽饽”。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更高了,思想观念更为开放,在空闲时,不是呆坐在家里,而是开着私家车到外地去旅游啦!

随着党的十九大召开,党和政府又推行了一系列的惠民新政策。习爷爷说的“中国梦”,其中就包括广大农民的小康梦。现如今,小康已不再是梦想,而成了我们亲眼目睹的事实。我奶奶讲述的这段奋斗历史,对我也是一次很好的教育。我想,有这么优越的生活条件,作为我们小学生现在就要好好读书,学好知识,报效祖国,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贡献我们的力量让祖国的明天更加美好、辉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