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关工园地>> 阅读
开学第一课

发布时间:2023/9/12 10:15:04作者:退教协 浏览量:162

开学第一课

------ 家长学校侧记

上峰中学关工委  王良俊

小学升入初中后,有一些家长心存困惑和疑虑,为什么我的小孩在小学是好学生,怎么一到初一就学习成绩退步?针对一些家长的疑虑,上峰中学关工委配合学校上好开学家长学校第一课。他们认真研究,深入调查,集体备课,周密安排,然后有学校讲师团成员退休教师雷忠林给初一学生家长上了开学第一课。他说:今天在这里,我把初一学生分化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与各位家长交流一下,期望能对教育孩子有所帮助

一.分化造成的原因和应对的方法

学习的实质并不在于知识量,而在于学习过程中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对知识的筒单应用是浅层次思维,进行抽象逻辑思维是深层次思维。初一的教学内容和以前相比有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思维方式由形象思维为主,变成了抽象思维(逻辑思维)为主。学生的思维准备在小学没有做好,到了中学仍然按小学的思维方式去学习和思考,当然会变得很吃力,于是就被分化下来了。面对上述情怎么办?

  (1)改善学习方式。肯动脑筋,善于思考,善于提出问题,提出问题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2)知识面要尽量拓宽。要有大量的课外学习、大量的生活实践作为背景。家长要注重孩子的知识积累,为孩子创造课外学习与生活实践的环境和条件。

  (3)关注学习成绩的智力含量。不要只強调学生的成绩和分数,而是要看成绩是如何得来的。

  (4)是死记硬背,还是明白了道理?是独立思考,还仅仅是模仿而已?是形象思维取胜,还是抽象思维的结果?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学习方式,思维参与的程度。意志和毅力上的原因。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主要取决于学习兴趣和克服学习困难的毅力。有一部分学生较聪明,在小学学得很轻松,所以不需要十分努力就可以取得好成绩,这些学生常常会因为聪明而受到家长和老师的赞扬,他们错误地认为,取得好的成绩,原来如此容易,不认真不努力也可以学好。养成了做事马虎,不求甚解,怕吃苦等不良习气。但到了初一就完全不同了。初一年级一年的知识量要超过整个小学六年的二倍。这时不努力是绝对学不好的。由于初一学生心理发展还不成熟,对自已的认识不足,困难面前,找不出或不想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采取自我安慰。又由于学习的长期性,需要学生坚持不懈地学习,但部分学生缺乏起码的意志和毅力,怕苦为难,就产生应付的心态,导致学习不扎实,产生分化就是必然的了。

如何培养孩子刻苦、勤奋的优良品质呢?首先,家长要正确认识会玩才会学习、快乐学习。引导孩子在学习中找到乐趣。其实,只有会学习的孩子才会有真正的、长久的快乐。其次、要培养孩子的忍耐力,勤奋里面包含的内容太多。首先是要有主观愿望,有一个自己去努力的目标,其次是控制力和忍耐力,把主观的愿望和控制力融合为一体,就成为一个人的意志力。所以勤奋总是和意志力联系在一起的,希望孩子勤奋,可以先从忍耐力开始。第三,教育学生不要迷信天才,要相信勤奋。若想成就一番大事业,不勤奋学习是不可能的,明白要成才非学不成。任何的机遇都是勤奋劳动获得的,只有努力奋斗,才是通往成才的桥梁。秋天的硕果从来不属于春天的赏花人,而属于春天的辛勤耕耘者。明白勤奋学习,需持之以恒。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只要努力一定会成功。学习习惯上的原因。现在初中学生学习成绩好坏主要不是取决于智力因素(智商),而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情商)。非智力因素即品德、意志、毅力、兴趣、体力,还有习惯等因素。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每个人的学习终身受益,也是学习好坏的重要因素,学习习惯的养成主要取决于非智力因素。学习习惯具体指上课听讲习惯、自习习惯、做作业习惯、考试习惯、记忆习惯,反思习惯等。这些良好习惯的养成就要看每个人的意志、品德等方面,尤其是遇到困难时非智力因素就非常突出。然而,一部分学生贪玩成性,不思进取,学习习惯非常遭糕。我们要培养孩子细致,扎实、严谨、高效的学习习惯。指导并严格督促孩子全面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越是聪明的学生,越要注意学习的计划性,思维的逻辑性。培养他们经常反思的习惯。对聪明但容易骄傲、贪玩好耍的学生,尤其不要过多的夸奖他们聪明,让他们感觉到刻苦学习,取得好的成绩是自己的本分,本就应该这样。而对于努力学习的孩子,要尽量肯定他()们的付出,帮助他()们找到最适合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

     家庭的干扰

   雷老师认为:家庭关系不和睦会对孩子造成非常大的影响。在孩子上初中的阶段,应尽量保持家庭生活状态的稳定。如果这段时间 家庭出现大的生活变故,或者家庭经济变化大,对孩子的影响都非常大。因此,如果有这些变化,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心理疏导。亲子关系的对立,也是常见的分化原因。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值发育期,生理上的变化,也让他们更需要个性发展,更希望让父母了解、尊重自己的真实想法,表现出来就是初一年级孩子逆反心理较重,反叛的行为比较明显。作为我们做家长的要尽量保持家庭的和谐、稳定,尽量不改变生活状态。如果非改变生活状态不可,也要考虑孩子的承受力,或提前与孩子沟通,取得孩子理解。孩子最不喜欢的家长的共同特征就是居高临下。因此,家长与孩子的沟通一定要平等,以营造和睦的亲子氛围。家长要善干发现孩子的闪光点。教育孩子,宜采取疏导而不是堵塞的方法。堵必定会有疏漏,而且会使孩子的心事越积越多,还可能是孩子走向极端。

家长在于孩子的相处过程中,如果与孩子起了语言上的冲突,家长一定要冷静,决不仳激化矛盾。中学阶段的孩子容易冲动,家长是成年人,应该理智,应立即主动采取适当方式,停止争辩 ,但决不放弃,等双方冷静后,再来开导孩子,效果一定会好得多。

     建议与感悟

雷老师向家长提出一些建议:家长要了解学校对学生的要求,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工作;家长要培养孩子的处事能力,要让孩子自己管理自己;注重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切记家长不要包办代替、要注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要学会欣赏孩子、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要让他们认识自己的能行、是好样的。试想当一名学生认识到自己也同样优秀,当他内心成材成功的欲望被激起时,学生能学不好吗?要理解他们、尊重他们,不要对他们施加太多的压力,要对他们说你能行。事实上,大多数学生也不在乎家长给他们买多少好吃的,多少好穿的有时一句鼓励的话、一个慈爱的眼神就可以使他们很满足、充满动力了。

家长们通过家长学校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明确了自己的孩子进入初一年级后分化的原因,懂得了如何配合学校教育好自己的孩子,真正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