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意暖冬阳 深耕共成长
发布时间:2023/11/28 13:00:55作者:退教协 浏览量:159
研意暖冬阳 深耕共成长
——江宁区翠屏山幼儿园幼儿发展专题教研活动报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
夏有凉风冬有雪。
美育渗透于生活之中,
让孩子拥有发现
生活之美的眼光和热爱生活之美的能力,
享受一生一世的幸福。
翠屏山幼儿园的孩子在自然资源中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冬之美,在于静谧与凌冽,是生命的蓄力,承接丰收后的成果,酝酿来年的风光……。在这个暖冬,我们一同和孩子邂逅美术,尽观尽品,让冬意更美。为丰富幼儿的审美r认知和体验,拓宽幼儿的学习经验和视野,翠屏山幼儿园美术教研组与2023年11月15日开展了第三次现场活动。
图片1
艺术实操 夯实基础
活动伊始,组内老师分成两个小组,回顾以往进行的立体装饰画以及水墨技法等内容,结合冬季的季节特点,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自主运用材料和技法创作出一幅幅生动的作品。在实操中教师们感受着装饰画和水墨画不同形式美与墨韵美的同时,也提升自身美术专业技能的水平。
图片2~7
现场观摩 知行合一
一株海棠树,红果点缀着枝头,摇曳在冬天的暖阳中,引人驻足观赏,在幼儿园的小花园中别有一番景致。陈雅婷老师在带领孩子们进行户外自主活动时,被这满树的小果子所吸引,中班美术活动《红红的海棠果》在孩子们的对海棠树的兴趣探索中应运而生。活动中,幼儿通过多种形式欣赏大自然中形态各异的海棠果,和好朋友一起用身体表现出海棠果一簇簇的生长样态,感受海棠果的颜色和形态之美,引导孩子探索用水粉笔进行技法画圆,用笔尖勾勒果蒂和果脐,体验自主创作的快乐。
图片8~14
一片瓦当,一个故事,幼儿园雨棚上的新瓦片造型,深深地吸引了大班的孩子们。“咦?屋檐的檐头上圆圆的瓦片,有很多漂亮的花纹呢!”“这是什么呢?”带着疑问,我们和孩子们一起走进了中国传统建筑中最常见建筑材料之一的瓦当。
通过和井青慧老师的探究,孩子们对瓦当有了一定的认识和了解,他们把自己观察到的瓦当用绘画的方式呈现了出来。他们结合六朝“人面纹瓦当”、“兽面纹瓦当”、“莲花纹瓦当”的元素特点,用油印拓印的方法创作出了属于自己的瓦当纹样。
图片15~19
聚焦现场 交流反思
两节精彩的教学展示活动后,执教教师根据自己的课程选题原因、设计思路以及实施过程中的总结与思考,结合现场活动的展示情况进行了及时的说课与反思。针对本次的两节活动现场,教研组的老师们则分别进行了研讨与交流。
图片20~23
1.多元的材料,引发孩子的创思与探索
教师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多样化的材料、亲身演示基本技巧、积极引导实践操作、大力鼓励创新以及定期提供反馈与评价等多种方式来有效支持幼儿拓印水平的发展。在瓦当的创作活动中也让我们深刻体会到只有亲自尝试过、体验过,才能更好地感知孩子们的需求与帮助,才能有的放矢地给予幼儿有价值的指导。在后期孩子的兴趣延展方面,我们要注意引导孩子从平面的瓦当造型创作,向立体的造型进行深入的延伸,提供例如泥塑材料等更加多元化的创作材料与形式,支持孩子的深度学习与发展。
2.自然的美育,要渗透在孩子一日生活之中
年轻教师们也谈到自己在美术活动中的困惑,也提出了对于未来的美术活动研究的想法,充满了跃跃欲试的决心。经验丰富的老师给予了年轻老师们一些具体的建议,如在小班通过日常活动教师的绘画展示激发幼儿对于美术活动的兴趣。在中班,通过写生活动培养孩子的观察和创作能力。在大班,通过欣赏活动提高孩子的审美情趣。美术教育不单单只是一节集体教学活动,它是一条长线,教师要有意识地将表达美与感受美的意识,渗透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从而更好地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作为老师要关注到了孩子兴趣与课程活动的关系,从多方面为幼儿提供美的体验。教师在欣赏的过程中关注孩子的多种形式的表达,契合孩子的年龄发展与幼儿经验,关注孩子的情感体验,鼓励孩子与作品对话,表达自己的创造性想法。
对话幼儿,是一场心灵的共舞,是一次温暖的唤醒,是一种真实的互动;教研活动,是一次扎实的提升,是一个崭新的开端,是基于儿童视角的思考,是教师成长的坚定基石。相信老师们将会带着新的思考再出发,潜心美育,“艺”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