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之“路”
发布时间:2018/5/10 15:22:33作者:退教协 浏览量:415
江宁区清水亭学校退休教师 吴忠平
1978年,当改革开放的号角在神州大地吹响的时候,我已经在教育战线上耕耘了5个春秋。任教的地方是典型的乡村学校,不仅校舍破旧,桌椅奇缺,办学条件不能与今天同曰而语,来往学校的道路更是不堪回首。
那时我所任教的地方,除了一条纵贯南北和与之相交的“T”字型公路以外,其它皆是土路,虽然经过人工修筑笔直而平坦,但是土层路面,晴天一路灰尘还好说,雨天泥泞不堪难以忍受。几年的节衣缩食也买上了一辆二手自行车,天晴在那土路上骑行虽然颠簸倒也舒适,更主要的是节省了时间,减少了体力的消耗,可一旦遇到下雨潇洒、舒适、快捷全无,取而代之的说不尽的烦恼。雨天道路泥泞,车轮滚过泥巴带起,走不了多远,车轮就被泥巴堵塞的无法转动。轻则需要用木棍剔除,重则扛上自行车上公路再清理骑行,被戏称“自行车骑人”。
四十年后的今天,原先的乡村与乡村学校已经不复存在,原先的乡间小道也被高标准公路取代。如今的人们大多是开着小车上下班,自行车倒成了锻炼身体、领略乡村风光的休闲工具。闲暇之余,我又骑上自行车行进在原先走过了道路之上。那条纵贯南北不足十米宽的一般公路,已经拓宽改建成五十米宽的快速化通道。道路两边栽种了高大名贵的树木,冬有禄,春有花,夏有荫,秋天的色彩更加丰富。交叉路口还有许多大型盆景、假山点缀。如今在这条路上骑行,已经不是平坦快捷,而是欣赏大自然的享受。与这条主干道相交的道路也有一条变成了多条,组成一张纵横交错的道路网。出得家门,随便骑行都可以进入那条难以忘怀的主干道;在主干道也可以随意选择道路骑回家中。不用刻意规划,也不需费心选择,一切尽可以在漫不经心之中实现。现在,除了用于交通的道路成网,便于出行和运送货物,河堤沟埂也整理出新,铺设道砖,方便行走。路面的材质也不是单一的水泥、柏油,有彩色的砖块、碎拼花岗岩、鹅卵石……
不言而喻,四十年间“路”的变化是天翻地覆的,这归功于中国共产党的英明领导,让饱受磨难的中国人站起来,归功于改革开放之路英明正确,让国家强起来、人民富起来。
二〇一八年四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