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关工园地>> 阅读
枕光而行 为爱写诗

发布时间:2024/5/24 9:54:42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112

枕光而行  为爱写诗

——南京市校家社协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铜山中心小学召开

初夏五月,花香四溢。520日下午,南京市校家社协同关爱留守儿童工作现场推进会在铜山中心小学成功召开。本次活动由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市中小学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中心主办,江宁区教育局、江宁区铜山小学、江宁区何德平德育名师工作室、江宁区陈娟德育名师工作室承办,江宁区民政局、江宁区妇联协办。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蒋开华副局长,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林静博士,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普教科章熙斌科长,南京市其他各区县的老师们,江宁区中小学德育同仁,江宁区何德平德育名师工作室、江宁区陈娟德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共建单位南京鸿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罗永平、周亲清同志,中国东方航空江苏有限公司客舱部副总经理朱如清同志、团委委员们,以及铜山中心小学的部分留守儿童出席了本次活动。



各位来宾在铜山中心小学小小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校园基地、观摩特色社团活动。铜山中心小学一直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健康快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鼓励他们参加丰富多彩校园活动,让孩子们在集体的温暖中茁壮成长。



接着,来宾们在报告厅参加观摩活动。铜山中心小学卑玲玲老师带来一节班会课《老顽童和小顽童的相处之道》。留守儿童多和祖辈生活,出现了很多沟通不畅的问题,卑老师通过问卷调查、情景模拟、大声表达等方式指导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感受到祖辈对我们的关爱,培养孩子们尊老、爱老的美德。




铜山中心小学大力推进全员关爱导师制度的落实,做到教师人人是导师,孩子人人有导师,铜小老师除了是班主任、任课老师,更是孩子们的知心姐姐、阳光哥哥。学生代表和他们的导师们给大家带来演讲《铜小,我的家》,诉说着他们一路陪伴、一路成长的故事。

情景剧《等待》是根据铜山小学留守儿童真实的故事改编,留守在家里的孩子擅长等待,而这漫长的等待里充满了期待与无奈。幸而,有老师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同学们无时无刻的陪伴,笑容也渐渐回到了留守儿童的面庞。

在这趟爱的旅程中,很多社会力量加入到铜小团队里,他们为我们提供了强大的助力。每年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铜山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志愿者团队都会开展“微心愿征集”活动。在这个520,爱心叔叔阿姨们收到了孩子们的愿望清单,并为大家实现了心愿。孩子们也为叔叔阿姨们准备了他们亲手制作的手工作为回礼。

铜山中心小学陈娟校长在致辞中欢迎各位领导、嘉宾的到来,她强调关爱留守儿童的教育意义,并表示学校将全力支持该工作的实施和推广。她恳请大家携起手来,继续努力,为留守、困境、特殊儿童撑起一片爱的蓝天,让每一个孩子缺失的“爱”回家,让他们在关爱中幸福快乐地成长。

在关爱留守、困境儿童的事业上,江宁区兄弟学校也针对自己的校情,积极努力地开展着各项工作。南京市空港小学陈玺存老师带来《倾听与理解:支持特殊儿童生活经验的实践实例》的经验分享,陈老师是一名专职心理教师,他认为面对特殊儿童、留守儿童,教师可以去倾听他们,并且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他们。铜山中心小学德育处朱珂主任的《志愿服务:关爱留守儿童的农村小学路径探索》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铜山中心小学关爱留守儿童的创新做法。东郊小镇小学德育处申黎主任在微讲座《“小镇”有爱,“守望”东郊》中提到,学校深刻认识到,留守儿童的关爱工作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关怀和支持,并分享了他们采取的有效措施。陆郎中心小学何德平副书记给大家带来《“留守儿童之家”:基于积极心理支持下留守儿童关爱行动》的微讲座,他强调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是新的时代背景赋予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要任务,学校理应以更开阔的视野、更宏大的格局,聚焦问题、整合资源、化解矛盾、多措并举、协同育人,更好地保障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各校的特色做法让老师们深受启发。

专家指导环节,林静博士从心理专业的角度对本次活动进行了点评,她认为孩子的成长是全域性的,必须是校家社协同,学校主导,家长主体,社会支持。林博士建议教师们成为点燃孩子心中火种的人,让他们成为会爱的人,热爱生活的人,通过学习知识、探索未知把心中的愿景变成现实的人。

爱的种子,深埋于心,如今生根发芽,带来无限的惊喜与温暖。校家社携起手来,用心去关爱,用爱去帮扶,让孩子们的世界充满温暖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