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品味人生 弦歌不辍遇见经典
发布时间:2024/5/31 10:33:27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182
演绎品味人生 弦歌不辍遇见经典
——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第六届读书节系列活动精彩纷呈
在江宁区教育系统关工委的领导下,学校分管领导、关工委副主任、班主任、家长评委团以及七、八年级全体学生参与本次活动。诗意中国,源远流长,经典的语言,蕴藏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文化;经典的声音,演绎着不朽的风骨铿锵。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推动名著阅读及戏剧学习,打造书香满园,丰厚校园人文底蕴,5月下旬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分别在报告厅隆重举行2024年第六届读书节系列活动——七年级“演世情悲欢 品人间百味”课本剧展演和八年级“读书沐初心,书香致未来”经典诵读活动。各年级全体师生经过精心准备,倾情演绎,最终以最美的姿态绽放光彩!
七年级“演世情悲欢 品人间百味”课本剧展演
本次课本剧展演活动邀请八年级教师代表、七年级各班家长代表担任评委,七年级全体师生参与。七年级(1)班王馨瑶和七年级(3)班申正义担任本次活动主持人。
“月光下的中国”,我们有着相同的梦。七年级全体教师以一首深情的《月光下的中国》集体诗朗诵,拉开活动帷幕。在老师们或低沉叹惋、或激昂赞颂的声声告白里,中国千百年的“月光”洒满了整个会场。
“月光”之后,《雷雨》登场。七年级(2)班和(3)班联袂带来《雷雨》选段。精致的服装道具、精湛的演技表现、精彩的故事呈现,引得台下阵阵呼唤,掀起本次活动的高潮。李嘉鑫老师的惊喜助阵更是引发现场轰动。短短十五分钟,浓缩了一个家庭的爱恨纠葛和一群人物的命运悲剧,表演引人入胜,让在场的师生、家长意犹未尽。
七年级(9)班和(10)则以戏谑的方式改编《草船借箭》,将古代故事与现代生活元素巧妙融合,“美团外卖”的惊喜出场让遥远的历史走入当下的时空。在这里,周瑜的狡诈、鲁肃的忠厚、曹操的多疑以及诸葛亮的智谋,交织成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当画卷拉开,眼前不止可敬的英雄,还有可悲的小人物。这不,七年级(1)班和(5)班的同学们带来了《范进中举》。细致的场景布置,巧妙的道具穿插,精准的人物演绎,让这个因科举而痴、因科举而疯的范进在今天引发了大家新的思考。
同样焕发活力的小人物,还有进高新校园的“刘姥姥”!七年级(6)班和(7)班的同学们创意改编,让《红楼梦》中在大观园里笑料百出的刘姥姥跨越时代走进了江宁高新区中学。彭柱老师惊喜现身,为这出轻松诙谐的剧目更增亮点。
历史的小人物引人沉思,生活中的小人物更引人共鸣。七年级(4)班和(8)班的同学们带来课本剧《台阶》。贴近角色的人物塑造与演绎,还原农村场景的真实道具都述说着父亲对人生无奈的承受,对家庭深沉的担当。
现场表演以其文学性与艺术性的交织、观赏性与思考性的融合赢得了现场经久不息的掌声。阅读,有时是静默的,它是一种沉浸;有时是热闹的,它是一种分享。文字构想着万千世界,而台前台后为课本剧忙碌的同学、老师们无一不是用演绎来品读着万千人生的悲欢。
展演结束,七年级级部主任傅兰珍进行总结。傅主任用“享受”“团结”“感谢”三个关键词总结了本次活动:“感谢本次课本剧展演的台前幕后人员和台下刻苦、台上绽放的演员们,感谢他们的付出与精彩表现;感动于孩子们的精诚合作,两个班经历了数次打磨,一点一滴积攒起了默契,相信这种团结一致的精神,还将延续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乃至未来的人生中。”
本次展演活动取得圆满成功,受到在场所有师生的一致好评。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的热情依旧不减。有同学说:“还想再看一次课本剧!八年级我们还会有课本剧活动吗?如果有,我也想去演一演。”台下的家长评委亦是感慨万千,有家长说:“一场精彩表演的背后,是多少辛苦的汗水与泪水。我为这些孩子感动,我为这些孩子骄傲。感谢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这么丰富的校园活动和展示舞台,感谢学校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学习、成长!”
八年级“弦歌不辍 遇见经典”经典诵读
生活匆忙,但不妨停下脚步,感受一下诗和远方。那饱满的麦穗,收获的喜悦是诗意;那奋斗的身影,燃烧的炉火也是诗意。八年级全体教师以一首《诗意中国》,拉开了本次经典诵读活动的序幕,让我们每一个人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诗意。
人生谁无少年时,时光给予我们每个人最好的礼物就是青春。青春不是美丽的衣裙,飘逸的发辫,而是沸腾的铁水,是一路高歌,尽管渺小也绝不回头的萤火虫。第一个上场的八(4)班同学,从容不迫,兴致高昂。他们没有华美的衣裙,因为青春就是自己最原本的模样。他们用抑扬顿挫的朗诵,一字一句吐露着青春的芬芳,斗志昂扬。
战争,是醉里挑灯看剑,还是秋色里的角声满天?其实都不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的感叹。《诗经》,作为我国古代诗歌源头,历经千年依旧传颂至今。八(5)班同学用《诗经》打开在返乡途中踽踽独行的那位解甲退役的征夫回忆。
在中国,有太多的故事值得我们铭记,所幸我们拥有那么多闪耀的瞬间,这些瞬间记录了中国一路走来的每一次艰辛、每一处闪耀。八(7)班同学在这个舞台上,缓缓讲述,仿佛带我们回到了我们不曾经历的那战火纷飞,让我们重新感受疫情时候的众志成城。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百年前,梁启超写下《少年中国说》,传承至今,是我辈青年自强不息、振兴中华的生动写照。我们脚踏前辈的基业,胸怀壮志凌云。八(8)班的同学慷慨激昂,掷地有声地向我们宣告我中华少年之强。
我的南方啊,在秦淮河的灯影里,在富春江的柔波里。她草长莺飞、小桥流水、杏花春雨。我的北方啊,在雁门关、山海关,他大漠孤烟、长河落日、唢呐万里。八(9)班同学全体上场,在他们的抑扬顿挫里,我们感受着斑斓的祖国大好河山,吟咏着祖国振兴发展的信心与劲头。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风云变幻,历史长河的波涛滚滚向前,却不想那一轮皎洁的月光见证着车水马龙的流光溢彩;细品着风轻云淡的茗香满堂。八(2)班同学的朗诵恰如这辽阔大地的一轮朦胧的月光,缓缓流入每一个人的心田。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李白,历史长河里一颗闪耀的明星。如果李白不曾出现,我们不会知道青梅竹马的无邪,不会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我慰藉。八(6)班的同学们朗诵着的,是那个“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的侠客,更是那个“欲上青天揽明月”的谪仙人。
五千年的历史,五千年的文明,唯一不能少的便是诗。古往今来,无数耳熟能详,熟读成诵的的佳句名篇,将“诗”注进了我们的灵魂里。八(10)班同学吟诵着的诗句,正是诗魂,那一字一句的锤炼,那一咏一诵的瞬间,是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温柔与浪漫。
有这么一种“美”,它有山的寥廓,水的隽永。它就是人与自然的美。烟波浩渺的江河,青峰叠嶂的群山,都隐匿在这卷轴中,待八(3)班同学缓缓打开。八(3)班同学带来的节目《只此青绿》醉了时光,醉了无限江山,让我们徜徉在山水的只此青绿中,流连忘返。
还是李白,只是不在意气奋发,在苍茫的天地间,他是一位自由的旅者,他是一个心灵自由飞翔的诗人,不被世俗禁锢。他与好友痛饮,拟把疏狂图一醉。八(1)班的同学,用这一杯酒,诠释着李白的豪情与自由,那醉酒的狂,无论何时读来依旧让人血脉喷张。
诵读完毕,杨正奎校长首先进行点评。他认为这样的经典诵读活动一定要经常开展,并且向同学们推荐了《做个唐朝少年郎》:“我们想做个唐朝少年郎,因为那是一个可以肆意挥洒青春,酒入愁肠就酿成月光的时代。”而在高新,在这个可以与诗歌为伴的地方,不妨做个高新少年郎,去尽情地徜徉在经典的世界里。
随后,蒋开慧副校长进行总结评价。蒋校长充分肯定了所有同学为这次活动付出的努力,“今天的朗诵相比起老师可算‘青出于蓝而胜于蓝’”,“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都可以思考一下自己的收获,是锤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还是提升了自信,希望每一位同学都可以慢慢成长,扶摇直上九万里”。
经典诵读,带我们看遍钟灵毓秀、波澜壮阔的山水;带我们走进源远流长、璀璨夺目的中华历史文化。诵读经典,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赓续中华优秀民族精神。高新少年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以少年之力量,吾辈之奋发,书写新时代的盛世中华!
“少年不坠凌云志,青春逐梦新篇章。”本次课本剧展演和经典诵读活动不但点燃了师生的读书热情,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也充分彰显了“让学校适应学生”办学理念以及“鱼和熊掌兼得”的办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