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脉岐黄智慧 对话千年医道
发布时间:2025/4/7 9:27:55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20
寻脉岐黄智慧 对话千年医道
南京市东吉湖小学关工委开展春山“药”趣中医耕读研学活动
为积极响应江苏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明确要求,南京市东吉湖小学关工委始终致力于全面培育中小学生的劳动精神,精心塑造劳动品质。4月1日,我校特与九典书房携手合作,精心筹备特色劳动实践活动。五(1)班全体师生于九典书房开展了春季“药”趣中医耕读活动。
一、相识习礼
揖礼-3000年传承至今,老师带领同学们学习传统天揖礼、时揖礼。这些礼仪不仅仅是形式,更是中华文化中敬爱、关爱、有爱的体现。通过学习,同学们不仅了解礼仪的外在形式,更能深刻体会到礼仪背后的精神内涵。
二、游览中医博览馆
在中医博览馆,老师以生动的语言为同学们讲解了《内经图》中“天人合一”的养生哲学,并结合宋代《天文图》揭示中医与自然规律的深刻联系。在“岐黄论道”、“扁鹊问诊”情景互动环节,同学们化身小中医,通过角色扮演学习“望闻问切”的诊疗智慧,感悟中医“治未病”的理念。
最引人入胜的是中医阴阳五行与经络铜人,同学们通过观察经络铜人模型,亲手触摸穴位脉络,理解了气血运行的奥秘;通过五行图,同学们深入浅出地掌握了金木水火土与人体健康的关联。此外,老师以历史故事串联起中医的演变历程,让同学们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三、中草药种植
春风拂绿,药苗初绽。参观完中医博览馆后,老师带领同学们开展了一场充满泥土芬芳的“我是小药工”中草药种植活动,通过亲手种植金银花、金丝皇菊、艾草、藿香、紫苏等常用中草药,同学们在实践中感受中医药文化的生命力,体会劳动与传承的双重快乐。中医老师为同学们讲解了每一味药的功效:“金银花能清热解毒、疏散风热;金丝皇菊可以清肝明目等”、每味药的种植时间、采收时间,种植方法等,同学们发现中药原来那么神奇。随着老师示范松土、挖坑、定植的技巧,同学们分组行动起来,小心翼翼地将药苗植入土壤,等着花开时来采收。
四、桃花药用探秘
走进桃花园,走进春天,认识桃树,学习桃花、桃仁、桃胶的药用价值,中医老师给同学们讲解了:“桃花不仅能活血化瘀,还能美容养颜,《神农本草经》中早有记载……”随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采摘新鲜桃花,学习辨别花蕾与盛开的花朵在药效上的差异。
五、桃花拓印-把春天“袋回家”
同学们在神农百草园开展了别开生面的“桃花朵朵开”文化体验活动。通过趣味游戏、非遗拓印等丰富形式,同学们在欢声笑语中感受桃花的文化魅力,体验传统技艺的乐趣。
六、中医启蒙课
正值春分节气,中医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堂“春分时节话养生”中医文化启蒙课。课堂伊始,同学们各自研究了面前的经络小铜人,认识穴位。在课堂中,老师以生动形象的比喻讲解春分节气的特点:“春分就像天平的支点,昼夜平分,阴阳平衡”,带同学们认识五味:酸、苦、甘、辛、咸,春天该吃什么味道的食物,以生活化的方式诠释中医养生智慧。
七、中医经典诵读
通过诵读经典《黄帝内经》,同学们领会了“春夏养阳”的养生原则,同学们了解到此时节奏“夜卧早起”,适当“披发缓行”,了解老祖宗的养生智慧。
八、巧手制香囊,药香润童心
春意盎然时节,正是防病保健的好时机。在传统香囊制作活动中,通过识药、称药、研药、配药的全过程实践,同学们不仅学习了春季防病知识,更深刻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活动现场,同学们在中医老师的带领下认识了艾叶、佩兰、藿香、白芷、草果等中药材:“这是芳香化湿的佩兰,这是温中散寒的艾草……”同学们凑近闻,认真记录每味药材的特性。最令他们兴奋的是使用传统中药器具环节,有的小心翼翼使用戥秤称药材,有的使用石臼研磨,还有的使用药碾将药材碾成粉,同学们感叹:“原来古代药师是这样配药的!”
在香囊制作环节,同学们将研磨好的药材按比例混合,装入精美的荷包中,并心满意足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要挂在书包上或者挂在床头。在动手实践中培养文化自信和健康意识。
九、活动总结
本次活动以“脚沾泥土,手捧经典”的体验式教学,传承了“耕读传家”的传统智慧,拓宽了学生的文化视野,更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传承国粹的种子,孩子们发现“原来中医这么有趣”。未来,学校将继续开展特色传统中医耕读活动,助力学生树立文化自信,做中华文明的守护者与传播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