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静待绽放 不如培土育苗
发布时间:2025/4/25 11:05:17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27
与其静待绽放 不如培土育苗
南京市上元小学 一2班 韩沐汐家长
从握不住铅笔到写下第一个姓名,此刻是人生最稚嫩的起跑线。“每一次跌倒都是站起来的练习,不完美才是人生”——出自《人民日报》。以耐心为舟,载着探索的童心驶向知识海洋。用鼓励作桨,划过规则与自由的交界线。作为家长,我们应放下焦虑的尺子,以游戏化思维播种习惯,用生活场景浇灌品格。家校携手搭建探索阶梯,让孩子在试错中学会坚持,在合作中理解分享。——因为最好的教育,永远生长在真实世界的土壤里。
教育从来都不是单方面事情,家校共育在孩子成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我们放下焦虑和执念,发现从蹒跚学步到独立让人感动的瞬间,每段亲子相处的时光都蕴藏着生命的馈赠。我想将这段与孩子共同成长的岁月里所收获的点滴感悟,分享给一起并肩前行的父母,我们一起感悟和期待!
一、身心健康:成长的根基
假期在操场,健身房,游泳馆,羽毛球馆,体能馆总能看到我们的身影,自从上元小学学校体育设施向社会开放后,操场变成了我们的运动打卡地之一,必须为学校打call!作为家长,我始终认为孩子的运动能力是成长发展的第一要素,奔跑跳跃能激活全身肌肉,促进大脑分泌生长激素,像给身体安装最灵敏的传感器,运动产生的多巴胺是天然抗焦虑剂,能帮孩子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
二、去实践:成长的引擎
多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去实践!将抽象知识更具像化,让学习从「被动输入」升级为「主动建构」。从“知道”到“理解”,从“被迫学习”到“主动探索”。
在校:元宵节活动,通过猜字谜,挂灯笼,通过文学浸润体验感受浓浓传统节日的氛围。游园闯关活动,通过情境化、游戏化的沉浸式体验,让学生在多重感官互动中实现多维度的成长感悟,让知识变得更有趣。校运动会,增强学生身体素质,团队精神和竞争意识。更能促进同学之间的交流,增强集体荣誉感。
在家:参观历史博物馆时,通过展品让孩子自发提问,这种体验式认知比记忆更加深刻!去钓鱼研学时,沉浸式活动,不仅能提升专注力,更让“无收获”为挫折教育契机,通过深呼吸训练、正念冥想等方法调节焦虑的情绪!去参加社会公益知识活动时,感受跨学科学习、创造力激发,更能提升学习方法的培养等等,一定要让孩子去实践!去感受!
三、互动和陪伴:成长的养分
互动:抽一些时间给孩子写一些温暖的话、有力的文字,以及节日的问候写成卡片,这是家长写给孩子的时光情书,一个小小的举动不仅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帮助孩子感受到被爱和支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创造力。用童真的笔触和永恒的爱意,封存每个闪着光的日常瞬间。让孩子也做一个温暖的人。
陪伴:蹲下来,以孩子的眼睛丈量世界。去观察蚂蚁搬家的队列哲学,去听雨滴在伞骨上弹奏的即兴乐章。这些我们家长习以为常的日常,在孩子眼中是万物有灵的童话绘本。陪伴通过情感互动、经验共享和安全感建立,为孩子的心理和人格发展提供能量加持。
四、家校共育:成长的修剪
在校: 课堂上班主任张老师鼓励孩子勇于表达,结束后的赞许,又或许是一个肯定的眼神,都能让孩子高兴一整天。孩子回家后仍兴致盎然地模仿张老师的语调诵读经典。老师总能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帮助孩子树立信心,这种“有温度”的教育,让孩子更加爱上校园生活。 作为家长,我们全力支持学校活动,协助班级文化建设,共同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
在家:孩子犯错时,我们家长不是劈头盖脸打骂,而是轻抚枝干问"这枝条该往哪伸展",每次犯错都是调整方向的契机,把歪斜的枝条往阳光里摆一摆,伤口处会长出更结实的疤。
家校共育如同精心培育幼苗,老师倾注专业养分,家长及时松土护根。在双方的默契协作下,孩子正朝着阳光茁壮成长。
家校合一绝非虚言,而是教育生命的共同体。家庭是孩子生命的原点,学校是智慧的殿堂。作为上元小学一年级(2)班韩沐汐的家长,我坚信:家长与老师的每一次默契配合,都是为成长铺就坚实的路基。当家庭的爱意浸润心灵,学校的教育点亮思维,孩子便能在"上元"的沃土上舒展枝叶——以健康为根,以实践为翼,终将成为眼中有光、脚下有路的星辰少年!让我们继续并肩而行,在守望与耕耘中,共绘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