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当前位置:关工园地>> 阅读
唱支山歌给党听

发布时间:2025/5/28 9:51:23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224

唱支山歌给党听

南京市江宁实验小学关工委   穆桂红

亲爱的同学们,你是否曾被那首饱含深情的歌曲 ——“唱支山歌给党听所打动?那悠扬的旋律中,蕴含着对党的无尽感激与敬爱: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这首歌自诞生以来,便以其深情的歌词和动人的旋律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了亿万人民心中对党最深情的告白。正如马克思所言: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一、歌曲背后的故事

许多同学或许都曾观看过电影《白毛女》,它改编自抗日战争前华北农村一个真实的故事。佃户杨白劳因欠下地主黄世仁的高利贷,在除夕之夜被逼迫以女儿喜儿抵债。黄世仁强行在卖身契上按下杨白劳的手印,悲愤的杨白劳最终选择了自杀。

大年初一,喜儿被强行抢入黄家,遭受了黄世仁的残酷侮辱。幸运的是,在黄家女佣张二婶的帮助下,喜儿得以逃脱,躲进了深山,靠偷食庙中的供品维持生存。由于长期缺乏阳光与盐分,喜儿的头发全白了,被村民误认为白毛仙姑。直到她的恋人王大春随八路军回乡开展土改运动,为了破除地主散布的仙姑谣言,深夜埋伏在奶奶庙中,这才发现白毛仙姑其实就是喜儿。

在公审大会上,黄世仁被判处死刑,喜儿终于重获新生。《白毛女》的故事一次又一次地被搬上舞台,每一场演出都激起巨大的反响。喜儿的控诉旧社会,把人变成鬼;新社会,把鬼变成人,道出了无数翻身做主的中国人的心声。雷锋就是这样一个亲身经历者。在他年幼时,父亲、兄弟相继因病去世,母亲被逼无奈选择了自杀,7 岁的雷锋成了孤儿,受尽了地主老财的欺凌。他差点被地主的柴刀砍死。是毛主席、共产党给了他新的生活。党和人民抚育了他,送他上学,送他参军。20 岁时,他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同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苦难中一路走来的他,格外感谢共产党、毛主席。正是在他日记中,写下了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的诗句。雷锋牺牲后,作曲家朱践耳读到雷锋日记中的这句诗,感慨万千,含泪谱写出了这首传唱至今的经典。据统计,在雷锋精神的感召下,全国范围内涌现出了数以万计的雷锋式先进人物,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正如毛泽东所说:为人民服务。这首歌是亿万人民用生命谱写的深情告白:旧社会,鞭子抽我身,母亲只会泪淋淋;共产党领导我闹革命,夺过鞭子抽敌人

二、破译旋律中的红色密码

  1.   歌声里的深情告白:一首山歌,见证时代变迁

这首歌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歌曲,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通过喜儿的故事,展现了旧社会的黑暗与新社会的希望。雷锋的经历更是让这首歌充满了真实而深刻的情感。他的成长历程,正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摆脱苦难、走向幸福生活的缩影。每一句歌词都是对党的深情诉说,是对新时代的赞美。正如邓小平所说:发展才是硬道理。

  1.  歌声里的烽火岁月:一首山歌,道出万千民声

歌词中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揭示了一个民族的觉醒,道出了共产党与人民之间深厚的情感联结。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是中国共产党点燃了黑暗中的第一簇火把:从南湖红船的启航,到井冈山的星火燎原;从抗日战争的血雨腥风,到新中国成立的凯歌高奏;从改革开放的春风化雨,到如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每一个历史节点都凝聚着无数人的汗水与牺牲。从严守党的秘密、慷慨赴死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到为了掩护人民群众、与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狼牙山五壮士;从在敌人监狱中坚强不屈的江姐,到手举炸药包、高呼为了新中国,前进!的董存瑞;从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赵一曼、杨靖宇,到抗美援朝战场上勇堵敌人机枪眼的黄继光、誓死保卫阵地的杨根思…… 我们的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解除人民苦难刻进了基因。瑞金沙洲里的红经清泉至今甘甜,那是共产党人用木桶、扁担为老百姓造福的初心印章。

数据显示,在长征途中,红军战士平均每天行军 74 里,翻越了 18 座大山,跨过了 24 条大河,进行了 380 余次战斗。如此艰苦卓绝的环境,却未能阻挡他们前进的脚步,正是因为他们心中有着坚定的信念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17 岁的刘胡兰面对铡刀高呼怕死不当共产党时,当钱学森收到一人可抵五个师的挽留信仍毅然归国时,当戍边战士陈祥榕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时,他们都在告诉我们:党的光辉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无数人用生命守护的信仰灯塔。党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让颠沛流离的百姓找到了精神家园。而党的光辉,正如这火炬,温暖而坚定,指引着无数人在迷茫中找到方向,在困境中找到抓手,在绝望中找到希望。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

在江西于都红军长征集结地,你会看到渡口的青石板上深深的车辙痕,仿佛在诉说着八十多年前那感人肺腑的一幕:千万于都百姓拆下门板搭浮桥,一位老大娘把为儿子准备的婚床木料都捐给红军工兵连。这些沉默的木头不会说话,却见证了最后一晚米松去做军粮的鱼水情深。在革命老区沂蒙山,一位红嫂冒着被敌人搜捕的危险,用自己的乳汁喂养奄奄一息的红军伤员,直到战士伤愈以后,重新找到队伍。

据统计,在抗日战争时期,沂蒙山区的百姓为支援前线,捐献粮食达数百万斤,缝制军衣无数件,充分体现了军民鱼水情深的深厚情谊。

我们的党和人民群众,从来都是血脉相连,生死相依。可以说,这首歌,是亿万人民用生命写就的告白。

三、寻找新时代的青春音符

同学们,我们这代人的山歌应该怎样唱?让我们看看新时代青年的答卷:

2021 5 15 日清晨,天问一号平稳降落在火星上,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实现火星车安全着陆和巡视探测的国家。值得关注的是,天问一号北京总调度是一位不到 30 岁的女孩鲍硕。这位 90 大管家,每一条指令,都一次成功,干净利落,百发百中。这需要业务素质、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三者都达到极佳状态。而她,为此付出的太多。仅以身体素质为例,在担任嫦娥五号总调度前,她就悄悄进行了连续一个月的特训 —— 坚持每天只睡 3 小时,让自己适应近 30 小时不休息的节奏;为了保持体能,她曾坚持每天早上五点起床晨跑,长达一年。正如爱因斯坦所说:成功来自 99% 的努力和 1% 的灵感。

在云南乡村,有一所谢依特小学,是距离边境线 47 公里的村级小学,近 300 名学生多为少数民族和边远山区孩子。这里的教学条件艰苦,但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们却以无私的奉献,为孩子们点亮知识的灯塔。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用爱心和耐心浇灌着每一个孩子的心灵,让这些偏远山区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为他们的未来插上希望的翅膀。据调查,近年来,该校的升学率逐年提高,已有数十名学生考上了重点中学,为孩子们的美好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新时代的青年们,正以实际行动诠释着山歌的新内涵。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奉献,勇于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力量。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就一定能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唱出属于自己的青春之歌。让我们携手并进,在党的光辉照耀下,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