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科普:从小读懂智能时代
发布时间:2025/9/26 9:47:15作者:管理员 浏览量:196
AI科普:从小读懂智能时代
永泰路小学关工委组织联合德育处开展科学月活动
2025年9月,是全国首个科普月。为让小学生近距离接触AI,理解智能科技,永泰路小学关工委组织联合德育处以“AI科普:从小读懂智能时代”为主题,开展特色科普月活动,把AI教育融入课堂,融入社团活动,融入生活指导,将抽象的AI知识转化为可感、可玩的体验,有效激发学生对智能科技的兴趣,助力学生在智能时代成长为“懂科技、爱探索”的小公民。
一、AI趣编程——让创意动起来(王蓬,曹老师)
为帮助小学生开启编程启蒙,感受AI与编程的联动魅力,永泰路小学信息组教师开展 “趣味AI编程课:让创意动起来” 实践活动。
活动秉持“零门槛、重趣味”原则,选用适配儿童的图形化编程工具,并结合AI机器人模型,降低学习难度。课程前期,教师以“操控小机器人行动”为示例,讲解“指令”“顺序” 等基础编程概念,通过“要是机器人碰到阻碍,该怎么让它改变行进方向”的互动提问,引导学生理解逻辑思维。
实践环节,学生以个人或小组为单位进行“AI机器人闯关”任务:借助图形化指令块,为 AI 机器人模型设置 “前进若干距离”“遇到特定标识停下” 等动作,部分进阶任务还融入 AI 感应逻辑,如让机器人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整运行状态。过程中,教师一对一指导,助力学生解决 “指令顺序出错致使机器人运行异常”“条件设置不妥无法触发动作”等问题,不少学生还主动尝试增添个性化元素,让自己的机器人作品更具特色。
课程尾声的成果展示里,学生们依次演示自己编程操控的AI机器人,分享创作思路。此次活动不仅让学生掌握了基础编程逻辑,更让他们体会到 “通过编程指令控制AI” 的乐趣,有效培养了逻辑思维与创新意识。后续学校将推出系列编程课程,逐步提升难度,为学生搭建系统化的科技启蒙平台。
二、AI识植物——爱护校园花草蔬菜(秦瑶)
为帮助小学生理解 AI与自然的关联,永泰路小学科学组教师,课堂让学生走出教室,走近校园的“小农场”,走近校园的“小花园”“植物园”,通过AI技术,认识各种植物,开展智能守护校园科普活动。
活动以 “认识 AI 护绿小帮手” 为核心,分三个环节展开。首先是科普讲解环节,老师用动画短片介绍AI在植物保护中的应用:比如智能传感器监测树木生长情况等。接着是动手体验环节,设置 “AI 植物小医生” 和 “校园蔬菜识别小任务” 两个互动项目。在 “AI 植物小医生” 中,学生用平板电脑拍摄绿植叶片,AI 程序会自动判断植物是否生病,并给出养护建议;“校园蔬菜识别小任务” 里,学生通过 AI 识别校园小农场里的各种蔬菜,快速了解蔬菜的名称与生长管理,现场氛围热烈,学生们积极分享自己的发现。最后是创意分享环节,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画出“我心中的 AI校园护绿工具”,有的设计 “会说话的 AI 警示牌” 提醒学生爱护花草树木,有的构想 “AI农场小助手”能自动化浇水驱虫,充分展现了创造力。
三、AI绘画日:让画笔变聪明(张志伟)
为融合 AI 技术与艺术创作,激发小学生的想象力,9月19日永泰路小学开展了“小学生 AI 绘画日:让画笔变‘聪明’” 活动。
活动前期,张志伟教师通过趣味演示引入主题:先展示传统手绘与 AI 绘画的对比作品,再以 “如何让 AI 画出‘会飞的彩虹鲸鱼’” 为例,讲解 “文字描述(提示词)如何引导 AI 创作”,并示范调整色彩、风格等基础操作,帮助学生快速上手。
活动现场分为 “创意构思”“AI 生成”“手工润色” 三个环节。学生先在画纸上勾勒创作思路,写下详细提示词,如 “会动的皮影人,穿着格状花纹,传统剪纸风格”;随后在教师指导下输入提示词,观察 AI 生成初稿,并根据喜好调整细节;最后用彩笔、贴纸对 AI 画作进行手工补充,让作品融入个人风格。不少学生还尝试 “AI + 手绘” 结合,如用 AI 生成背景,手绘主角,形成独特创意。
成果展示环节,作品挂满了展示区,“AI魔法森林”“未来校园” 等主题画作充满童趣。学生们互相分享创作灵感,纷纷表示 “原来 AI 能帮我把奇怪的想法画出来”。
四、AI校园朗读吧——玩转智能语音促朗读(宿屹宁)
为让小学生直观感受 AI 语音交互技术,永泰路小学语文教师宿屹宁利用校园“朗读吧”,在四年级开展了“AI 朗读”体验活动,在趣味互动中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
读书百变,其义自见。朗读对于语文的学习至关重要。在一节公开展示课上宿老师耐心地给孩子们讲解了边塞诗的朗读方法,同步借助平台生成了展现古代边关战争的背景视频,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边塞苍凉、辽阔的氛围。学生在视频的画面与音乐浸染下,朗读的节奏与情感逐步到位。
课堂尾声,有的学生说:“AI能记住我喜欢的诗歌,太神奇了”,有的说: “我读完了,AI 还能给我打分评价,就像个小老师”。此次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学生近距离接触 AI 语音技术,不仅满足了好奇心,更培养了朗读能力。
五、小工程师的 AI秀:搭简易智能玩具(郑珍,四个科学老师)
为让小学生在手工搭建中探索 AI原理,永泰路小学开展 “小工程师的 AI 秀:搭简易智能玩具” 活动,社团学生化身 “小小工程师”,在实践中感受科技乐趣。
活动前期,社团教师精心准备适配小学生的材料包,内含拼装积木、微型 AI 传感器(如红外感应、声光模块)及简易说明书,同时通过动画短片演示 “智能跟随小车”“声光互动送餐机器人” 等成品效果,激发学生创作兴趣。
活动现场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搭建。学生们先结合生活场景确定玩具主题,有的选择制作 “AI 感应发球机”,有的设计 “声光互动送餐机器人”。搭建过程中,学生们分工协作:有人负责拼装玩具主体,有人研究传感器安装位置,有人调试 AI 模块触发逻辑。教师全程巡回指导,针对 “如何让发球机感应障碍物后自动转弯”“怎样让机器人听到指令开始送餐” 等问题耐心讲解,帮助学生攻克技术难点。多数小组顺利完成作品,并在展示环节现场演示功能:“AI 感应发球机” 遇到遮挡物会自动发球,“声光互动送餐机器人” 能跟随拍手声开始送餐。
六、小创客玩 AI——我的智能小发明(谭胜男)
结合南京市创客大赛主题“AI赋彩金陵文脉——文物活化”活动,永泰路小学开展 “小创客玩 AI——我的智能小发明”手工制作活动,让孩子们在实践中感受 AI 技术的趣味与实用。
活动中学生以三人为一组,在协作中充分展现出对AI的浓厚兴趣和创造力。有的小组在张志伟老师和陆昌勇老师的指导下创造了《金蝉玉叶》,将传统祥瑞意象与现代AI相结合,静态时是精雕细琢的工艺摆件,动态中呈现灵动气韵,赋予其新生命力;有的小组在赵磊老师和谭胜男老师的指导下创造了《江南名楼——阅江楼》,以激光切割复刻楼阁飞檐斗拱的精巧,搭配AI编程灯光模拟江天一色的晨昏景致,辅以动态投影再现江景,将传统建筑之美与创客技术融合,打造可赏、可品的微型“江南名楼”;有的小组在仲露怡老师和徐辅定老师的指导下创造了《麒麟献瑞》,取“麒麟献瑞”的传统寓意,作品用激光切割雕琢麟甲纹理,搭配AI声光模块模拟祥瑞光晕与轻响,让传统瑞兽走出古籍,在创客手艺中焕发现代活力;有的小组在朱诗琪老师和陈思老师的指导下创造了《共舞金陵》,以南京地标元素为灵感,用激光切割勾勒亭台剪影,以塑像打造曼妙的舞者,搭配AI模块实现“人物”轻旋共舞,让金陵城的浪漫意蕴在科技巧思中灵动呈现。
七、AI全景眼镜体验——学技能,慧生活(徐辅定,四个科学老师)
为让小学生直观学习地震、消防应急知识,避免传统安全教育的抽象性,永泰路小学开展了“AI 全景安全体验活动”。
活动前期,教师团队做了两项核心准备:一是筛选适配小学生的低刺激场景,剔除恐怖画面,保留 “家庭地震避险”“校园消防逃生”“灭火器虚拟操作” 三个核心模块;二是提前用 15 分钟讲解基础安全知识,如 “地震时远离窗户”“火灾时用湿毛巾捂口鼻”,为沉浸式体验铺垫认知基础。
活动现场采用 “体验 + 复盘”模式分组进行。在 “地震模拟” 环节,学生佩戴眼镜后进入虚拟家庭场景,感受不同震级的轻微摇晃,需根据 AI 语音提示完成 “伏地躲桌下”“双手护头” 等动作,系统会实时判定操作是否规范;“消防逃生” 环节中,虚拟教学楼场景出现 “烟雾”,学生需低姿行走,识别荧光安全出口标识,避开 “易燃物区域”,体验真实逃生路线;“灭火器操作” 环节则通过手势感应,让学生模拟 “提、拔、握、压” 的灭火步骤,AI 同步纠正动作顺序。
体验后,教师组织小组讨论,学生们踊跃分享:“原来地震时桌子底下最安全,比课本里的图好记多了”“模拟烟雾里看不清路,真的要跟着安全出口走”。部分学生还主动演示学到的自救动作,知识掌握度显著提升。
八、AI小侦探:寻找生活中的智能物品(仲露怡)
为引导小学生发现 AI 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永泰路小学组织 “AI 小侦探:找生活里的智能物品”场景化探索活动,让孩子们在观察与探究中感受科技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活动以 “校园 + 家庭” 双场景探索为核心,分两个阶段开展。第一阶段为 “校园探案”,学生以 5 人小组为单位,手持 “侦探任务卡” 在校园内搜寻 AI 物品。从校门口的人脸识别测温仪,到教室的智能投影仪,再到图书馆的语音查询机,小侦探们认真记录物品名称、功能及 “AI 痕迹”,如 “人脸识别仪能记住老师和同学的脸,这就是 AI 的作用”。
第二阶段为 “家庭寻踪”,学生利用周末在家中寻找智能物品,拍摄照片或视频并标注 AI 功能,如智能音箱 “能听懂说话并播放音乐”、扫地机器人 “会避开障碍物自动清扫”。活动后期,各小组汇总双场景发现,在班级分享会上展示成果,部分小组还制作了 “生活中的 AI 地图”,清晰呈现 AI 物品分布。
活动中,学生们积极性高涨,不仅找到很多常见智能物品,更在讨论中理解了 “AI 让生活更方便” 的道理。此次活动通过场景化探索,将抽象的 AI 概念转化为看得见、用得到的生活实例,有效激发了学生对科技的观察与思考。后续学校将继续开展此类贴近生活的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科技感知力。